谁还敢吃这碗“老坛酸菜面”? ● 中国足球不要键盘侠?
● 谁还敢吃这碗“老坛酸菜面”?
● 中国足球不要键盘侠?
● 明星卖酒“水很深”
● “网红爆款”别乱贴“国潮”标签
● 疫情防控不要“地域黑”
谁还敢吃这碗“老坛酸菜面”? 据央视报道,湖南插旗菜业为一些方便面企业代加工“老坛酸菜包”,号称老坛工艺,足时发酵。该企业标准化腌制池腌出来的酸菜是用来加工出口产品的,“老坛酸菜包”里的酸菜则是从外面收购来的“土坑酸菜”。 视频显示,工人们有的穿着拖鞋,有的光着脚,踩在酸菜上,有的甚至一边抽烟一边干活,抽完的烟头直接扔到酸菜上。这些酸菜在被插旗菜业收购时,插旗菜业并不对卫生指标进行检测。 目前,多家电商平台已搜索不到“老坛酸菜”相关商品。当地也已对曝光企业采取查封措施,对相关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并对涉事企业的相关人员予以控制。 微评 这般“老坛酸菜”的“加工手法”,令人瞠目,不仅影响食品安全,也违背了企业伦理。不仅如此,这还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并且还有可能危害土壤环境。 “亡羊补牢”在任何时候都不晚,当地亟须梳理、完善相关监管机制,从监管层面杜绝此类乱象的再次发生。而在此事之后,对类似于插旗菜业这样“双标”的企业,相信消费者也会用脚投票,以市场化意志倒逼企业规范经营。(新京报微信公号) 中国足球不要键盘侠? 近期,中国男足因输球引发了各类争论。日前深夜,国足前队长冯潇霆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球员很心寒,中国足球不要键盘侠。 微评 事实证明,即使面对非专业、非理性的批评,情绪化对抗也不是好方法。只有立足实际、卧薪尝胆,把各环节工作做好,才能保住一份希望。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冯潇霆“心寒”背后,是中国足球各种深层问题的逐步暴露:将才匮乏、青黄不接、联赛乏力、怪相纷呈……严峻形势,呼唤着“解题术”。3月初,国家体育总局和公安部联合发文剑指赌博和假球,这只是一方面的工作,却让人感受到了荡涤乱象、重振足球的决心。在行业治理的基础上,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足球改革,追赶世界足球发展浪潮,筑牢中国足球之基,这才是中国足球否极泰来的唯一出路。(央广网) 明星卖酒“水很深” 据报道,在3月初一场酒水专场直播中,潘长江在屏幕前卖力地推销着茅台虎年生肖酒。“我和茅台董事长认识十几年了,昨晚我把他灌醉了,让他签合同给我定价权。”潘长江一边说,一边催促观众下单:“这款茅台虎年生肖酒,酒厂肯定要亏钱的,市场价一直4万多(一箱),我2万多就卖。”“这种酒一年只生产一次,喝一瓶少一瓶,非常有收藏价值!” 一名接近茅台的人士透露,所谓“潘长江认识茅台董事长十几年”并不存在。贵州茅台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潘长江并未与公司有合作,其所谓“认识董事长十几年”等并不属实。去年3月,潘长江就因直播售卖“黄金酒”遭网友诟病,一年后又因直播卖酒“翻车”,真是“醉”得不轻。 微评 无论是不法分子利用直播卖假酒,还是一些名人明星凭借人气打“擦边球”误导消费,于情于理于法皆不容。无论这摊“水”有多深、多浑,监管都要一探到底,依法依规从严处置,出重拳整肃乱象,让失德者、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从长远看,丰富监管手段,创新监管方式,推广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模式,才是直播卖酒乱象标本兼治之策。(北京青年报) “网红爆款”别乱贴“国潮”标签 为吸引消费者,不少商家人为打造“网红爆款”;这些商品渗入百姓的衣食住行,但质量和销售手段却频频“曝雷”。据《法治日报》报道,汉服、洛丽塔服装等服饰价格昂贵,且遍布盗图刷评、拖延工期、不予退换等坑人招数,被称为“三坑”服装;以“手作点心、当日现烤”为宣传噱头的“国潮点心”,价格比普通点心贵,实际用料与一般产品并无区别,大规模“手作”也不现实,还出现了偷工减料、找“托儿”排队、黄牛混迹的现象;备受热捧的网红民宿也不乏虚假宣传,不仅家具摆设、周边景色真假难辨,就连民宿的地理位置都敢胡编乱造…… 微评 蹭着流量的热度,变幻吸金的角度,透支信誉的额度,试探市场的法度;“网红商家”如此嚣张,监管部门还不加快出手的速度、加大惩治的力度? 国潮兴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现象,不应该成为不良商家牟利的噱头;“网红”商品,也该靠质量走红、口碑飘红,而非强行“贴标”、凭空捏造。奉劝商家别老想着歪门邪道、追捧华而不实,做生意若做不到最基本的保质保量,“网红爆款”只能是昙花一现。(北京晚报) 疫情防控不要“地域黑” 最近,全国多个省份出现新一轮疫情,有的地方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千,有的地方出现了多条外省输入传播链。不少人在密切关注疫情的变化,也在为疫情相对严重地区的百姓担忧。但也有少数人发表了一些不恰当的言论,其中不乏“地域黑”,比如“××地方人脾气火爆、我行我素,防疫哪里束缚得了他们?”“一个地方的落后不是没有原因的,全方位的落后是扶不起来的”“××地方不是一直吹自己防疫厉害吗?”诸如此类。 微评 坦白说,各地疫情防控能力、具体措施确有不同,一些地方也确有做得不到位之处,应该被指责甚至被问责。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指责、问责要建立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要客观、公允、理性,而不应简单地以人画线、以地域画线,以偏概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搞清楚,疫情当前,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是疫情,不是同胞。 须知,很多问题并不是某一个城市、地域独有的,个别人的行为和素养不能代表整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如果所有人都清楚,在疫情防控的问题上,各省、各地之间本是通力协作的关系,应该共同致力于防控疫情,而非互相扯皮,搞无谓的“口舌之争”,疫情防控或许会更顺利、更高效。(工人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发布日期:2022-03-17
海捕悬红商务合作
QQ:1004201016
邮箱:renminshangji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