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未回复群消息被罚200元? ● 来自60页PPT的“作风之问”

全员未回复群消息被罚200元?  ● 来自60页PPT的“作风之问”

● 全员未回复群消息被罚200元?

● 来自60页PPT的“作风之问”

“远程办公”新模式,你支持吗

● 无需学习,包获文凭?

 小学生拿两万多元压岁钱发红包?



01

全员未回复群消息被罚200元?


近日,网传广东一公司全体员工因未回复群内消息,全员被罚款200元。网传图片显示,在该公司内部聊天群内,相关人员发布了一条行政处罚消息,称鉴于2022年1月10日17:56,在公司群内发布放假通知后,全员2小时内无回复,违反企业微信使用管理办法,公司将进行惩罚,全员罚200元。“望全体员工引以为戒,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执行,共同维护正常工作秩序。”


微评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用人单位当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实施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符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员工也应该遵照执行。但这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实现,不能凌驾于法律法规之上,也不能是用人单位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以假借管理的之名、行克扣工资之实。


我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简单对照,仅仅因为没在微信群回复放假信息,员工们给用人单位造成了什么经济损失?恐怕一分一毛都没有。如此“霸王条款”堂而皇之地写入公司条例和规章制度,只能说明相关负责人既不尊重法律法规,也不尊重员工的正常权益。(红星评论微信公号)



02

来自60页PPT的“作风之问”

图片


干部的作风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近日,安徽黄山的一名主要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用60页PPT点评干部作风表现,痛批当地一些干部标杆不高、担当不够、服务不优、效率不快、工作不实、状态不佳等现象,可谓开春之际“敲山震虎”,给干部干事创业以不小的触动。


微评

“问题在哪里?目标是什么?我们怎么办?”会上问得直接、问得透彻、问得不留情面,让在场干部坐不住、等不及、慢不得。多一些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真把式”,少一些做样子、混日子、要位子的“官油子”,这是作风建设的要求,也是干事创业的要求。(人民网评微信公号)



03

“远程办公”新模式,你支持吗

图片


不用天天挤早高峰地铁,不用每天为打卡的“最后一秒”焦虑,可以自己选择办公地点……2月14日,在线旅游平台携程宣布,公司将实行混合办公制,允许员工每周三和周五选择1-2天远程办公。


微评

让员工根据需要灵活办公,免去通勤麻烦,拥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既为企业的管理增添一份温情,也让员工的幸福感、满意度获得提升。混合办公制度不仅有利于减少交通堵塞、环境保护、缓解高房价和地区间差异,还有利于家庭和谐、女性职业发展和提高生育率。此举实现了企业、员工和社会发展的多赢。


混合办公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能否从“选配”走向“标配”,还需要实践的检验。但是,这一拥抱变化、以人为本的举措是一次值得点赞的探索,值得更多企业思考、借鉴与尝试。(新华每日电讯)



04

无需学习,包获文凭? 

图片


“轻松上名校,舒服拿文凭”“无需学习”“包获文凭”……当下,各类“学历提升”广告以网页、弹窗、视频等形式充斥于社交平台之中,且广告语格外诱人。


媒体调查发现,“包获文凭”背后潜藏着不少陷阱,其中较为常见的是“无中生有”和“助学助考”。“无中生有”,即瞎编乱造,欺骗学生。如某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广告称可“办理大专学历”“学信网可查”,却在收了学生的钱后完全未兑现承诺。“助学助考”实质是大搞作弊,高校、学生两头糊弄。


微评

从短期看,加强规范,迫在眉睫。监管部门要采取行动,确保规定执行到位,对于违规发布此类广告的网络平台及违规经营的教育机构及时予以惩戒。高校不仅要坚持规范办学,也要注重规范发布招生信息等,确保公开、透明,杜绝某些教育机构利用“信息差”混淆视听。而针对某些学生心存侥幸的问题,则要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明白“一分耕耘,方有一分收获”的道理。


而从长远来看,还是要提高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及学历含金量,让其发挥应有的价值。(广州日报)



05

小学生拿两万多元压岁钱发红包?

图片


日前,江苏苏州一名7岁小学生将两万多元现金放进书包带到学校,给班级老师和同学们发红包,老师随后通知家长收回。15日,这名小学生的母亲曹女士告诉记者,儿子上小学二年级,平时性格大方爱分享,钱是从家里拿的,事后已引导教育孩子。


微评

在小学生收到压岁钱越来越多的新时代,学校和家庭都有必要以如何正确使用压岁钱为着手点,根据少年儿童的成长心理等状况,对学生开展财商教育,补上财商教育这一课。要引导学生正确、合理、科学使用和支配压岁钱,让孩子从小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基本道理,避免因孩子不当使用压岁钱引发纠纷。(北京青年报)


来源: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发布日期:2022-02-18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renminshangjin@foxmail.com

海捕悬红海捕悬红商务合作

QQ:1004201016

邮箱:renminshangji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