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终奖”税收优惠再延2年 ●让躺平的新老干部起而行之
● “年终奖”税收优惠再延2年
●让躺平的新老干部起而行之
● 汽车4S店加价卖车成风,谁来说“不”?
● 年轻人为何热衷“矛盾式表达”
● “平替热”是消费观念上的进步
“年终奖”税收优惠再延2年 12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全年一次性奖金不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实施按月换算税率单独计税的政策,并延续至2023年底。 微评 全年一次性奖金不计入当月工资奖金,如同政府发放的“大礼包”。 经济基本面的良好,让政府有足够底气继续实施个税优惠等税收举措。如此,在激励人心的同时,对推动国内消费市场活力也会取得明显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张弛有度的政策实施,才是击退疫情、更加从容应对国内外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真正力量。正是在这样积极的行动中,难关的渡过、人心的凝聚、政府与民众携手共创更美好的明天,也就成为清晰可见的新年蓝图。(新京报评论) 让躺平的新老干部起而行之 “老干部”原指体制内年纪较大、资格较老的干部,而一些年龄并不大、心态却变老的中青年基层干部时常以“老干部”自居,他们对待工作缺乏动力和热情,遇到任务躲着走,表现出无欲无求的“躺平”状态。新型“老干部”近日受到关注。 微评 归纳新型“老干部”两种非常典型的“躺平”心态:以别人的表现作为自己是否履行职责义务的判断标准,避免“吃亏”;根据利弊得失决定是否主动担当作为,确定有利可图时才被动出手。 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过于功利化的动机丢了干部应有的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丢了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须严肃戒之。(南方日报) 汽车4S店加价卖车成风,谁来说“不”? “买车都得预订,都得加钱,基本上5-10万元不等”“那台车指导价150万元,售价是180万元”“官方指导价不等于实际售价,溢价是市场决定的”……临近年末,有媒体报道,多家汽车品牌4S店许多车型都出现了供不应求、明显涨价或加价的情况。销售人员声称“加价卖车是行业惯例”。 微评 受供求关系影响的涨价行为可以理解,但更要谨防一些销售商借机哄抬价格,制造汽车销售的紧张和恐慌情绪。汽车供给在未来肯定会恢复正常,消费者在面对不合理加价要求时更要留个心眼,保持理性,明白自己是否急需用车,不能白白花了冤枉钱。 谁来为消费者拒绝加价撑腰?谁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谁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对此,市场监管部门要“该出手时就出手”。(人民网评微信公号) 年轻人为何热衷“矛盾式表达” 日前,有学者将年轻人爱用的网络流行语总结为“矛盾式表达”。从古早的“痛并快乐着”到近些年流行的“精致穷”“小镇做题家”“985废物”“海归废物”“朋克式养生”“理财式网购”等等,无不遵循着相同的句式。 这其实都是对传统概念的解构,以诙谐、调侃的方式将原本的词汇进行变体,创造出了新的概念。而出现这种解构的原因也不难理解——年轻人长大了,他们在经历着社会化。 微评 这些矛盾式表达扎堆出现,也体现着年轻人生活境遇的复杂,这其中肯定存在某种落差,原有概念无法解释这种现实。比如“朋克式养生”,所谓“早睡早起多喝水”之类的养生知识不是不懂,只不过条件不允许,不熬夜的话KPI怎么办? 这大概也是转型期容易出现的文化面貌,既有规则和新式规则尚在磨合,处在衔接处的年轻人,就首当其冲地感受到这种压力。现实造成的困惑,就体现在了语言的矛盾里。(光明网) “平替热”是消费观念上的进步 近日,《消费日报》公布了2021年消费领域的五大热词,“平替”一词入选。 平替,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推崇平价替代品的消费现象。一些年轻人不再轻易为品牌溢价买单,不再一味追求奢侈品、网红产品,转而推崇平价替代品,更倾向于只买确实需要的,这种“平替热”无疑是一种消费观念上可喜的进步。 微评 一个社会的发展当然不会反对消费,年轻人适当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只是,所有消费都应该建立在已有的经济基础之上,量入为出、理性选择、适度消费、有所节制。与其被“花钱一时爽,还债三年光”的“伪精致”所累,真不如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开支,务实购买必需品,细水长流把日子过好。 同时,社会各方面也应在此基础上再做一些努力,促进理性消费回归。理性消费不是抑制消费、不会影响经济,相反它将促成一种更加务实、健康、文明的消费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光明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发布日期:2021-12-31
海捕悬红商务合作
QQ:1004201016
邮箱:renminshangji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