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贷”还是高利贷?警惕套路贷的新画皮 ● 给监测设备“戴口罩”,掩耳盗铃必自食恶果

●“手机贷”还是高利贷?警惕套路贷的新画皮  ● 给监测设备“戴口罩”,掩耳盗铃必自食恶果

“手机贷”还是高利贷?警惕套路贷的新画皮

● 给监测设备“戴口罩”,掩耳盗铃必自食恶果

● 利用短视频传播非遗不能止步于“猎奇”和“带货”

● 名誉权不是拒绝监督的理由

● 水军控评,平台难辞其咎



01

“手机贷”还是高利贷?警惕套路贷的新画皮

提供自用手机详细参数就能小额贷款,而服务费高达50%,不按时还款就“锁死”手机、威胁辱骂……临近年关,网络“套路贷”骗局又有抬头迹象。有“手机贷”团伙,2个月的时间内非法获利超26万元,涉案流水金额超50万元。


微评

近些年,网络借贷发展迅猛,同时无牌或超许可范围从事金融业务等“无证驾驶”问题也十分突出,非法“套路贷”更是借机潜滋暗长。必须明确,种种“套路贷”不是贷款,而是犯罪。对此,司法必须与时俱进,一方面要严查狠打,揭下披在“套路贷”身上的花式“画皮”,让之无处遁形。另一方面,也应遵循“同质业务、同质监管”的原则,给网络借贷套上缰绳,不给一些人打法律擦边球、钻监管空子的机会。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面对模式不断翻新的“套路贷”,能不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能否提高风险与法律意识,格外重要。借贷救“急”不救“穷”、救“难”不救“奢”,相关群体若能时刻绷紧安全弦,筑牢抵挡“套路贷”的第一道防线,就不会被“套牢”。(北京日报客户端)


02

给监测设备“戴口罩”,掩耳盗铃必自食恶果

为逃避环保监管,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一水泥企业不惜铤而走险,给在线监测设备的取样管“戴”起了口罩——“3号粉磨机在线监测设施取样管内塞了3个N95口罩。”这一行为被发现后,该企业被罚57.2万元,案件也被移送公安机关。


微评

个别企业却无视绿色发展的行业趋势,利益面前罔顾法律,为逃避监管而对环境监测设施“上下其手”,作案手法更是五花八门。应付环保监督“耍花枪”,弄虚作假者终究难逃法网。绿水青山来之不易,巩固生态治理成果,不仅要进一步压缩环境监测弄虚作假的管理和技术空间,更要求企业转变发展理念。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企业若想取得健康长远的发展,必须坚守环保底线,推动产业升级,“掩耳盗铃”多行不法终将自食恶果。(新华每日电讯)


03

利用短视频传播非遗不能止步于“猎奇”和“带货”

图片


当下,短视频媒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正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例如,据快手方面透露,平台旗下非遗内容相关创作者已超过1500万人;而根据抖音官方发布数据,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在抖音的覆盖率达到了97.94%。不少非遗老字号已借助抖音打开新市场,有10名非遗传承人借助抖音电商实现了年入百万。但在这一类具有“带货”性质的非遗类视频节目中,有一部分曾因创意不足、商业诉求过于明显等缺点引发争议,还有一些甚至招来了借非遗之名“蹭热点”“玩噱头”的质疑。


微评

非遗的传承和弘扬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媒介渠道传播非遗是有必要的,但不能仅仅停留在“猎奇”和“带货”的层面,更不能在活化过程中偏离了“守正创新”这一根本原则。同时,如何对短视频平台上涉及非遗类的节目进一步加以规范化、专业化的鉴别和管理,避免其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失真或者误导,这一点很值得认真思考。(南方日报)


04

名誉权不是拒绝监督的理由

日前,对罗某在火车上无故霸座,拒绝配合列车工作人员检查,并现场发生争执一事,央视进行了报道。罗某认为该报道行为侵犯了其名誉权并将央视告上法庭。一审法院以央视报道客观、真实,不存在过错为由驳回罗某的诉讼请求。罗某不服提出上诉。今年12月6日,北京市一中院终审维持原判。


微评

通过客观、真实的报道,揭露社会存在的不当行为和现象,在起到一定警示作用的同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公共秩序向真向善向美。这是媒体的职责所在,也是舆论监督的意义所在。这样的判决划清了行为边界,撑起了媒体的批评空间,在舆论监督与法律评价间明晰了崇德向善的价值导向。


对公民个人来说,名誉权不是逃脱批评、指责的“挡箭牌”,良好的名誉,需要法律呵护,更源于自身的爱惜。悖逆社会文明、践踏法律,名誉必然受损。对公共舆论的正常正当监督,每个人都应保有基本的容忍义务,“批评不自由,赞美无意义”。个体言行只有和社会规范、媒体监督相向而行,方能实现和谐共振,共护社会文明之花。(工人日报)


05

水军控评,平台难辞其咎

图片


近日,豆瓣被曝因水军控评出现“超前点评”的荒诞现象,公众再次聚焦网络水军乱象。除了豆瓣,新浪微博、知乎等平台都不同程度存在水军操控评论的情况,网友控诉“水军泛滥”掩埋真相。


微评

天下苦水军久矣!网络水军之害从“新病”发展为“顽疾”,种种乱象频频发生——酿成此祸的绝大部分原因就是平台的缺位。某平台的水军居然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招兵买马”,让人对该平台宣扬的治理水军的行动和成果产生怀疑,也给此平台治理水军的所谓“决心”打上大大的问号。平台方拥有网络环境管理的权利和义务。水军泛滥的现象,说明平台运行和管理机制存在漏洞,使得不良居心有机可乘。平台熟视无睹而弃之不管,则是为水军的变相开路。若不严格管控,不断了水军之“流”,平台也必遭其泛滥之灾。望平台切莫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否则将终受其害!(人民日报客户端)


来源: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发布日期:2021-12-15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renminshangjin@foxmail.com

海捕悬红海捕悬红商务合作

QQ:1004201016

邮箱:renminshangji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