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巴克“大翻车” ● 直播查酒驾“翻车”,别让真相“中断”了
● 星巴克“大翻车”
● 直播查酒驾“翻车”,别让真相“中断”了
● 公示“特困人员名单”还应保护个人隐私
● 正人先正己 执法车岂能挂自制车牌
● 下线“拍照搜题”,保护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星巴克“大翻车” 近日,有媒体记者在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卧底调查发现,门店频繁触碰食品安全的红线: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出;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12月13日,星巴克中国回应称:对于报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深感震惊,“已于第一时间关闭了这两家门店,并立刻启动深入调查。” 星巴克在国内5000多家门店全部是直营门店。按理说,直营模式管理要比加盟模式规范得多,为何星巴克依然管不好自己的食品安全? 微评 事实证明,直营模式不是万灵丹,没有严格的内控机制做后盾,照样会带来重重隐患。所谓“金标准”,不能只写在纸面上,当成宣传的口号,而是要落实在每一个操作流程上,不留下任何投机取巧的空间。(澎湃评论) 直播查酒驾“翻车”,别让真相“中断”了 近日,河北唐山在直播查酒驾中出现了“翻车”事件。在12月6日晚间查酒驾的直播中,一男子两次进行吹气测试,数值从“103”降至“45”,之后直播中断,这不免让人怀疑其中藏有猫腻儿,存在“人情执法”情形。目前,据曹妃甸区公安局通报:已成立联合调查组,涉事民、辅警已停职接受调查。 微评 “川观新闻”评论称:依法查酒驾,考验的是交警方面依法执法的决心,特别是在直播的情况下,这种扩大了‘围观’现场的执法,更考验执法决心和水平。 直播执法过程,正是对执法者行为的监督,在众目睽睽之下挑战底线的人,必然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民众期盼执法者能够恪尽职守,严守法度,而不是出于人情或其他利益上的考虑而“选择性执法”。对个别违法者的纵容与袒护,就是对绝大多数人的伤害。(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公示“特困人员名单”还应保护个人隐私 日前,河北省辛集市政府官网公布的一份城乡特困人员公示名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该名单中不仅详细列出了两千多名城乡特困人员所属街道(乡镇)、社区、姓名、性别、特困类别和金额,还公布了完整身份证号码等隐私。不少网友担心:这会不会伤害弱势群体自尊心,会不会为不法分子实施精准诈骗提供方便? 微评 惠民资金支出等信息公开是客观需要,但公布到何种程度却不能任性而为。群众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遭公开,轻则可能使涉事群众生活、工作受到骚扰,重则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精准诈骗。 信息公开到何种程度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法律题。我国多部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保护及其边界已经有了明确规定。然而,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网站都出现过泄露身份证号码的问题,这凸显出有关部门把关审核程序存在缺失和纰漏,部分执法人员法治意识淡薄。(新华每日电讯) 正人先正己 执法车岂能挂自制车牌 近日,一段网传视频显示,河南新乡城管执法车挂自制车牌被群众举报,民警赶到现场后,又通知交警处理。当地官方人士证实,涉事车是新乡市牧野区城管局的执法车,目前仍被交警暂扣。 微评 公车改革的目的,正是为了裁撤冗余、精简不必要的公务支出,减轻财政负担。如果一些公共部门可以在指标之外,通过“自制车牌”的方式人为地增加公务车辆,这无疑是和公车改革的大方向背道而驰。 所谓正人先正己。执法部门,本就该是最尊重法律、最讲究法治的地方。如果城管的执法车辆,本身就不那么合法,又怎么代表权力部门去对民众执法呢? 下线“拍照搜题”,保护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12月13日,教育部官网消息,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加强教育APP管理推动与“双减”政策衔接提出明确要求。并暂时下线“拍照搜题”等作业APP。 微评 好的教育不是只教给学生答案,还要给予学生获得答案的“钥匙”——锻炼其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好的教育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更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应试教育的短板,恰恰就在于此:教出来的往往是只知道寻找标准答案的人。而“拍照搜题”就是对此的迎合,是在以省却独立思考与冥思苦想的方式,扼杀学生的多方面能力。长期以往,不光会影响学生个体,还会影响预备社会人才的培养。(新京报)
视频显示,涉事的城管执法车喷涂执法标识,车牌为自制,牌号是“牧野3520”。人士回应称,此现象存在5年之久,原因是推行公车改革后,公车指标有限,给城管局的指标不多。牧野区城管局共有13辆执法车,其中4辆皮卡车有正式车牌,9辆电动车挂着自制车牌。
希望当地能够认真对待此事,严格调查、妥善处理,给当地市民也给社会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无论如何,“城管难为交警”的尴尬,不能再继续下去。(澎湃评论)
来源: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发布日期:2021-12-14
海捕悬红商务合作
QQ:1004201016
邮箱:renminshangji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