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问诊边直播,医生越界了! ● 城管拿大喇叭揭职业乞讨骗局,有温度的执法最得人心
● 边问诊边直播,医生越界了!
● 城管拿大喇叭揭职业乞讨骗局,有温度的执法最得人心
● 借张同学的“火”,打好消防、交通安全的“铁”
● 主播“围猎”8个遗孤,岂容“流量苍蝇”为所欲为
● 千余名学生“被办银行卡”,怎一句“不规范操作”了得
边问诊边直播,医生越界了! “太普遍了,不只我们医院的很多医生在做直播,其他医院同样如此,但很少有人考虑过直播的边界。”据媒体报道,作为一家国内知名医院的中层管理者,孙婷对身边越来越多的同行投入直播感到担忧。而孙婷自己所在的医院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有的患者还因医生在诊室直播而产生医患纠纷,拨打“12345”服务便民热线投诉医院。 微评 医生直播,有的是为了科普医学健康知识,有的是为了赚外快,有的兼而有之。但不论初衷如何,边问诊边直播,也都值得商榷。患者看病需要一个相对安静友好的就医环境,有的可能会紧张,甚至需要医生予以安抚缓解。这种情况下,医生边问诊边直播,患者体验感不佳不说,更可能加剧患者紧张情绪,不利于疾病诊疗。 随着互联网医疗和社交平台的发展,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医生参加到直播中来。关键是要分清场合、厘清职责,而不能边问诊边直播。如果医生在非工作场所直播,科普医学健康知识,是应该得到支持和提倡的,但也应符合医生执业规范要求。(新京报) 城管拿大喇叭揭职业乞讨骗局,有温度的执法最得人心 “我是骗子,我比你们有钱,我在老家给儿子买了房子……”近日,一段“城管对乞讨者循环播放‘我是骗子’”视频走红。视频中,西安城管拿着喇叭紧紧跟在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后,喇叭反复播放上述内容,以提示市民这是一个职业乞丐。城管此举在网上收获点赞无数,有网友幽默评价“这是魔法攻击”。 微评 作为执法人员,该城管基于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公众利益的保护,以喇叭喊话的方式,当众揭穿职业乞丐式的欺骗行为,既善意提醒了路人,也杜绝了“职业乞丐”不劳而获的途径。如此“搅局”,机智有趣,又见实效,既没有伤害到老人,也起到了警示与告诫的效力。 不过,点赞之余,也应看到,根治“职业乞讨”,不能只靠执法人员创新方式,更需要全社会合力共为。有关部门要积极协调,完善政策法规,以加强教育、创造就业机会等方式,从源头上治理“职业乞讨”。让“职业乞丐”找到新职业,消除滋生“职业乞丐”的土壤,真正实现更高级的“魔法攻击”。(央广网) 借张同学的“火”,打好消防、交通安全的“铁” 近日,在短视频平台爆火、被称为“糙版李子柒”的张同学,因视频中的多个危险操作,接连被消防和交警点名。 先是视频中出镜率颇高的插线板,上面不仅贴了好几段胶布,还有烧糊的痕迹,被消防部门提醒有起火和触电双重危险;然后是农用三轮车载了至少四个人,姿势夸张,被辽宁交警提醒:三轮车结构简单,稳定性差,机械强度低,驾驶不慎,容易翻车…… 微评 借着张同学的“火”,来打消防、交通安全宣传的“铁”,这个操作可以有,事实上也是应该的。从效果来看,这先后两次点名,都上了热搜,引发了不少网友热情讨论,还有的粉丝提醒张同学“拍视频也要注意安全”“希望借此机会,让安全知识更深入人心”。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影响越大,相应的责任也当然应该积极承担起来。相关部门从作品中发现安全隐患并提醒创作者和公众,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而张同学在作品中,或许也可以多些安全提示和寓教于乐。(澎湃新闻评论) 主播“围猎”8个遗孤,岂容“流量苍蝇”为所欲为 近日,江西一对夫妻意外身亡,留下8个孩子,最大的不过12岁,最小的只有9个月大。一场人间悲剧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也引来了网络主播们的疯狂追逐。特别是在出殡日这天,一部部手机对准了8个遗孤,现场片段充斥在视频平台。主播们以“发言人”自居,孩子们的具体情况,将来谁来照顾孩子,需不需要捐款,将探听来的情况一一播报。 微评 对遗孤心生怜悯,这是人之常情。此刻,相较于一群陌生人涌入家中拍个不停、问这问那,当事一家无疑更想静一静。即便是来者言必称慰问、捐赠,但当这份“关心”来得太过张扬,受助者心中也不免徒增压力。更何况,这些网络主播嘴上说得冠冕堂皇,转身一条接着一条发布现场视频,消费悲情、赚取流量的私心昭然若揭。 网红经济的逻辑就是“热度是流量,流量是价值”。至于其中的是非善恶,早就被主播们抛之脑后。如何让价值观引领流量?关键还是要从网络平台入手,毕竟网络主播依附于此、收益分成源自于此。 但从现实来看,很多平台出于利益考量,很少会下手,下手也不重,而现行的审核机制,也没有充分体现出导向要求。相关部门还是要继续向平台施压,倒逼其增加人工审核等比重,更好分辨将灾难娱乐化、将行为低俗化、将价值扭曲化的内容,决不能任平台沦为“纵恶”的帮凶。当平台有了痛感,才有充足地动力去完善内容的审核与分发机制,进而引导主播的言行。(北京日报) 千余名学生“被办银行卡”,怎一句“不规范操作”了得 近日,有媒体报道崇左某高等专科学校多名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立多个Ⅱ、Ⅲ类电子账户。经核实,此事确系农行辖属江州支行营业室未与客户充分沟通,内部审核把关不严,不规范操作所致。 微评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莫名其妙被办卡,且不只是一张卡,任谁遇到了都难以咽下这口气,然而,给出的回应居然是,学校不知情,银行“不规范操作”所致,这样的“解释”谁会信? 学生“被办银行卡”不是件小事,也不是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学生虽然毕业了,但作为学校,仍然要保护好学生的权益,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受到伤害。如果学校内部出了问题,则不仅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还要堵住相关漏洞,以免再次出现伤害学生的事;作为银行,不仅要操作规范,更要防止工作人员违法,这需要加强监管。一句“不规范操作”解释不了学生“被办银行卡”的事,也堵不住法律的追问。(齐鲁晚报)
来源: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发布日期:2021-12-13
海捕悬红商务合作
QQ:1004201016
邮箱:renminshangji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