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伤力翻倍!融合了“免费送”及“刷单”的新型骗局已出现

杀伤力翻倍!融合了“免费送”及“刷单”的新型骗局已出现

 炎炎夏日,伴随着日益攀升的气温,各类新鲜可口的应季水果上市了。

甜美的西瓜、诱人的葡萄、好吃的山竹,还有杨梅、荔枝、芒果、樱桃……光在脑子里想一想,口水就止不住了!只好摸摸口袋里的钱,冷静冷静。

不过,上市的可不只是“水果”们,打着低价尝鲜、免费赠送的“水果骗局”带着全新升级的“圈钱陷阱”也来了

敛财形式变化多端
“水果骗局”套路升级

福建省厦门市的肖肖同学前两天在某个群里,看到有位自称“果园店主”的网友发布了“水果滞销免费赠送做推广”的活动,还配上了多张水果靓照;看着又红又大的樱桃,心动的肖肖添加了对方账号。


加上好友后,对方非常热情的先发来了几张果园实拍照和无线果汁机、便捷空调风扇的产品图,表示参与活动就可任选水果和产品,并一再强调“领取水果不需要任何费用,包括运费也是他们承担”。这彻底打消了肖肖的疑虑,当即表示要参与活动。


随后,对方介绍道,“因推广需要,参与活动者要协助邀请店家账号至40人以上的群组内,邀请的群组越多可以获得的奖励就越丰厚,哪怕只拉入一个群也可以换一斤水果”。


肖肖心想,“一斤水果怎么也得几十元,拉个群不过举手之劳”,于是便将店家拉入了5个40人以上的群组内,并将入群成功的截图发送给了对方。

收到截图后,对方表示肖肖已成功获得领取资格,并向肖肖索要了“姓名、电话、身份证号、收件地址”等详细的信息以便邮寄水果。同时,对方还以“后续还会有其他优惠活动”为由,将肖肖拉入了一个名为“果园福利派送”的群组。


在等待快递的日子里,肖肖发现,“果园福利派送”群内每天都在派发“做兼职返佣金”的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协助店主进行“刷单”,先行“垫付款项模拟下单”,待店家“虚假发货”完成订单后,就可以得到佣金。并且,群里不少小伙伴都在参与,积极地抢单,每天都有很多人在“晒收益”


蠢蠢欲动的肖肖在观察2天后,终于忍不住了。在“群内客服”的指导下,扫码下载了指定的“刷单APP”,并先尝试做了2个小任务,果然很快便收到了返款及佣金,尝到甜头的肖肖开始接连刷起了大单。


但没想到,随后的任务要求一次性“连刷单数”越来越多,先后支付了8000余元,却没有得到任何返款,询问客服或群里的其他伙伴,也只是被以“系统故障”、“下单冲突”等为由要求继续刷单

直到垫付了3万元,肖肖才起了疑心,当她怒气冲冲准备在群内指责“店主”时,发现自己已被踢出群组并拉黑,肖肖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而当初说好的那7斤水果也早已“查无音讯”……

近期,类似肖肖这样被“水果低价品尝、免费赠送”噱头吸引,而陷入骗局的案例不在少数。根据腾讯违规账号打击公示数据显示,2020年5月,腾讯针对“免费送行为”开展专项治理,打击违法违规账号2440例,做永久封号处理
而就在3月21日, 安徽省宣城、宁国警方破获了一起涉及全国各地、案值高达800余万元的特大网络投资外汇诈骗案,33 名团伙成员被抓。据了解,该团伙正是以“9.9 元优惠购水果”为诱饵,再用“投资赚钱”的朋友圈信息吸引被害人,通过虚假的投资平台来骗取钱财。

串联上下游黑产
混合骗局套路连连

关于“水果低价购、免费送”骗局,各大反诈账号已不是第一次解析了,在过往的文章中也曾多次提及。这类型的骗局,实质上就是以免费赠送一些看似高价值的物品为诱饵,吸引参与者上钩,从而达到骗取隐私信息、谋取钱财或为其他黑产引流等目的。这里赠送的东西不只有水果,还可以是名牌手表、高档化妆品等任何吸引人的物品。

在近期的案件中,我们还发现,如今的“免费送骗局”敛财形式已不仅仅满足于一次性骗取少量的“快递费”,而是形成了串联上游“引流拓客”、下游“诈骗敛财”,集“免费送”、“投资理财”、“兼职刷单”等为一体的混合骗局
整个诈骗的运作套路大致是这样的:
套路一:收割流量 

不法分子利用社交平台,打着“水果滞销”、“商家促销”、“免费推广”等看似合理的噱头,推出“水果、商品包邮免费赠送”的活动,吸引受害者主动上门。随后要求受害者协助将自己的账号拉入各大群组等,以此不费吹灰之力就拓展了“获客渠道”,有机会骗到更多人。


套路二:盗取信息

待利用完受害者的“宣传力”后,不法分子就会以邮寄商品需要为名,要求参与者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这些资料转头就可能被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进行转卖牟利,或者被用于针对“信息主”实施的精准诈骗

套路三:转移战场

随后,不法分子更会借口“有其他福利活动”,将受害者拉入事先准备好的诈骗群组。在这样的群组内,潜藏着“从事其他诈骗的骗子们”,主要以“兼职刷单”、“炒股诈骗”、“投资理财圈套”、“网络赌博”为主;无一例外,他们都会先编造出一个“发财美梦”,让受害者以为“有利可图”想要参与,而实际上却是进入了更大的陷阱。

   套路四:实施诈骗

费尽心思地吸引用户、转移用户,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变现牟利”。在这些群组内,通常还安排了许多“托”,他们会配合出演“普通用户”,疯狂的晒自己的收益,营造“赚钱假象”。当受害者完全相信后,不法分子就会将受害者引入指定的“平台内”进行刷单、投资或者赌博等一切“掏钱”的举动


来源:公安部刑侦局

发布日期:2020-06-12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renminshangjin@foxmail.com

海捕悬红海捕悬红商务合作

QQ:1004201016

邮箱:renminshangji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