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新应邀给中央党校全体学员作授课报告: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助推“中国之治”再创新奇迹
近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应邀给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20年秋季学期全体学员作授课报告。陈一新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助推“中国之治”再创新奇迹,从政法工作角度谈认识谈体会,与学员们探讨交流。
陈一新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擘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平安中国的战略目标、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多次对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坚决贯彻,不断提高平安中国建设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陈一新从“新理念、新视野、新目标、新布局、新路径、新体制、新前沿”等方面,对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进行了阐述。长安君在此全面介绍。
一、新理念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巨大的理论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就平安中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的新境界,我们务必要学思践悟、身体力行。
——牢固确立“两个维护”的政治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坚持以“两个维护”引领全党团结统一,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做到对党忠诚。“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
——牢固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善于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机制,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让群众的聪明才智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
——牢固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牢固确立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工作的方法论。稳是主基调,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作为。要立足“稳”这个大局,坚持“稳”字当头,强化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牢固确立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维护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创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
——牢固确立一以贯之防范风险的忧患意识。要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消祸于未萌。要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
——牢固确立“全周期管理”的意识。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
——牢固确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牢固确立改革创新的意识。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加快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要把科技创新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建立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牢固确立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理念。要着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提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思路,推进城市安全发展。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
——牢固确立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的理念。要牢牢抓住“关键少数”,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要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严格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警要求,严明警纪、纯洁队伍,聚焦实战、强化训练,着力锻造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
——牢固确立服务大局的理念。必须把政法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政治安全,服务反腐败斗争,服务对外斗争,为维护好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供法治保障。要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主要任务,努力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新飞跃,我们要学懂弄通做实,全面贯彻到平安中国建设实践中。
二、新视野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既要在“两个大局”的宏大背景下谋划推进,又要为统筹“两个大局”提供服务保障。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平安中国建设带来的新影响。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进阶段,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国崛起是一大变量。中国既是自变量也是因变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造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原因,“东升西降”趋势更加明显。美遏制打压是一大威胁。美国把我国定位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在政治上对我抹黑诋毁,经贸上对我脱钩孤立,法律上对我“管辖”制裁,科技上对我封锁打压,形成了全方位遏制的策略。“颜色革命”是一大风险。西方反华势力策动“颜色革命”,对我渗透遏制颠覆的图谋更加公开化、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大考验。我国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成为疫情发生以来世界上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显示了我们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给平安中国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当今,我们已经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个奇迹”,还将创造“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脱贫攻坚全面实现”新的“两大奇迹”。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要服务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务必加固防范风险的底板,始终绷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根弦,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和工作准备,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务必夯实经济发展的底盘。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加强产权保护、促进公平竞争、鼓励诚实守信的制度机制,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务必兜住民生保障的底线。推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胸怀“两个大局”建设平安中国的重大紧迫问题。我们要辨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为塑造和维护战略机遇期作出新贡献。重中之重是维护国内安全稳定。要筑牢防控政治安全风险的铜墙铁壁,完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关键之举是为加快发展自己提供法治保障。要健全执法司法平等保护机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高对外开放法治保障水平。根本之策是发挥“中国之治”制度优势。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定型完善,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擦亮“平安中国”的金字招牌,助推“中国之治”再创新奇迹。
三、新目标问题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围绕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如期完成“十四五”规划三个关键节点,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实现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战略目标。
——政治更安全。筑起防范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活动的铜墙铁壁;铲除影响政治安全的土壤;非法宗教和邪教有效整治;反恐形势有效巩固。
——社会更安定。涉稳“存量”问题基本解决,人民群众初信初访基本办结,涉众等重大突出矛盾风险有效化解;涉稳“增量”问题有效控制,社会稳定风险预测预警实现制度化科学化,重大群体性事件持续下降;涉稳“变量”问题有力防控,防控化解风险的完整链条基本建立,有效防控社会风险演变为政治风险、区域风险演变为全局风险、境外风险演变为境内风险。
——人民更安宁。刑事案件逐年下降,八类严重暴力案件逐年下降,新型网络犯罪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来源:长安君 发布日期:2020-10-26
海捕悬红商务合作
QQ:1004201016
邮箱:renminshangjin@foxmail.com